记一周见习

只想简单记录一下,基本不会涉及严肃的病情讨论(除非真的想写出来)(病情讨论在手写的见习记录本上都要写吐了……)

3.1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支气管镜

观摩了一场支气管镜探查,患者为疑似肺癌,需探查是否有气管受压,视情况取活检。

我们组5个人就跟猫一样挤在气管镜室角落,尽可能不做“大型移动医疗废物”。

与想象中差别很大,患者看上去全程都很痛苦……

患者:“痛!”

医生:“不,你不痛。”

反复如此……

整个过程感觉都不太顺利,患者多次想用手拔支气管镜,双腿疯狂扫动。利多卡因一管又一管往里面推但依旧没有平复。

身体的转动导致入管过程粘膜受损出了很多血,整个视野一片红色。

按理来说,不适感应该不会如此剧烈才对……据之后第二场的支气管镜观摩情况来看,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气道的高度敏感性,以及肿瘤炎症浸润……这么想似乎说得通,那后续情况将会更加恶劣……

病例1&病例2

1是一位大妈,多次住院,慢阻肺,孤零零一个人;2是一位大叔,第一次来,也是慢阻肺,但是全家出动。

两个人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大妈语音语调里面充满了悲观和伤感,大叔则跟来医院旅游一样……

……

家庭,也是治疗的一环。

3.18 心内科

俗话说得好,内科外科化,外科边缘化,但是这心内科做的事怎么全是外科的。

病例3

这是一个土木老哥,40多岁,老师说他能活下来是真的命大。

住院前3天每夜熬夜三四点肝论文,3天内吸了14包烟。住院前一天早晨游泳,中午狂炫汉堡,下午足球比赛高强度运动,上半场突发心闷胸痛呼吸不畅,休息过后自感良好下半场继续上场踢球,又感症状加重遂回家睡觉,次日晨起症状再次加重,下午住院。

心电图及诊断如下:

这是治疗过后心电图,S-T段已经永久性抬高了……

结合影像,整个心脏前间壁和前臂的心肌细胞基本死完了……

这位患者一进医院就被老师按住去急诊手术介入上导管了……这时距离心梗发作已经过去了24h以上。

换做是一般人,可能没过半小时就倒地上,过几个小时基本咽气了。这位老哥强大的心脏代偿能力甚至能让他在心肌梗死发作之后继续踢足球……再支持了他整整快1天的时间……

当我们去问诊这名老哥时,他面色红润精神良好,积极乐观开朗向上,要不是他穿着病号服我可能以为这是哪名家属……当听带教老师向他请求我们来观摩以及模拟问诊时,他甚至像一个孩子一样坐起来满脸期待说好啊好啊,我也是典型病例哇!

问诊很顺利,基本就像聊天一样过去了,他还跟我们炫耀他写的两万多字论文。

事后再回想起来当时他谈笑风生的样子,突然感觉很可惜,虽然当时看上去精神焕发,但这只是源于他自己的心脏具有比一般人更强大的代偿能力,心肌的死亡依旧是不可逆的,随着时间流逝和机体的老化,只有一半效率的心脏将最终无法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未来是险象环生的……

40多岁,建筑工程师,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和和睦睦,很美好的图景,但似乎有点看不到未来了。不管生活和事业再怎么逼迫,也要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啊……

愿安好。

也希望大家如果有什么异常不适(胸痛,心痛,全身发射性疼痛等),一定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3.19 麻醉科

我愿称今日见习是最纯正意义上的见习,真的开了眼界了。

麻醉老师把注意事项(别碍事)交代完毕之后就让我们在手术层自由活动了,猪猪医院大佬云集的5楼和6楼,40多间手术室,都可以自由观看……

重点看了(时间不够,如果时间充足感觉能在里面看一天……)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移植手术(从术前看到术中,看的最完整的一场),腹腔镜下卵巢脓肿切除术,腹腔镜下肝病损切除术,脑病损切除术,硬脑膜补片修补术,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伴食管-空肠吻合术(去监督外科主任带留学生做手术doge)……除此之外其他也都在门口瞄瞄看看……以及各种各样的麻醉过程。

我们两人一组,就这样一间一间看下来(跟逛展览一样),各式各样的手术,基本都是腹腔镜,少数几台显微手术,还有2台机器人手术(其中1台甚至正在国外直播交流,也正因如此这是唯一一个没法进手术室观看的手术)

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手术室找一个非无菌操作区的角落站着,然后自动避障就行,以及看管手机……

不得不说不愧是全国百强医院,设备都很先进,手术室使用率出奇的高,几乎没有闲置的手术台,而且几乎每一台都是大手术,这种光景恐怕是一般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的,实在是很震撼。

外科老师们也都很符合印象里那种气定神闲又雷厉风行的感觉,一般都是最后慢悠悠从门口进来,然后三下五除二开始战斗结束战斗。

麻醉老师们也一眼就能看出来,坐监护仪旁边看手机的(doge,开玩笑的,感觉麻醉老师操心的事情反而是最多的

护士姐姐们也很细心,各种操作得心应手,还会给我们凳子坐着观看。

总而言之,今天见习真的开了眼界。直接到手术一线观看书本上的大手术操作感觉太震撼了。

3.20 普外科

今日见习,主打一个“人工智能”——即学生自动避障+自动跟随

或许是麻醉科见习过于硬核,今天的见习显得平平无奇。

输液港植入

带教老师水了很多话,然后带我们去见习输液港植入操作。

是个做完胃肠大手术的病人,轻度黄疸,有外置引流袋,需要植入输液港进行胃肠外营养。

病人很配合,老师很熟练,和八年制博士师兄在一个小房间里就完成了全部操作。

病例4

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

诊断T4M1aN+直肠肿瘤(晚期),肝继发恶性肿瘤,高血压,轻度贫血,肺气肿,肺部结节,左肾积水,高脂血症……

老太太已经说不了话了,是亲友代行的问诊过程。

确诊即晚期,老人自己也拖了好长时间才到社区医院看病,转院过来治疗……

不同于以往,这时说出的“祝早日康复”这句话,似乎很冰冷。

3.21 消化内科

今天的见习,比较专研。一共只讨论了两个病例,5人一组各讨论1例,然后简单看了一些其他病例的显著体征。

病例5(肝硬化)

这是隔壁组的一个病例,似乎是工地的工人,被工友带来就诊。

听不懂普通话,不过那一组正好有1个会说他的家乡话的女生,所以问诊也顺利进行下去了。

该怎么说呢,很淳朴的人。对疾病完全没有概念,因为从来没在医院看过病,所以当问起有无疾病史的时候,回答是健康……哪怕面色蜡黄以至于发黑……一开始因为患者听不懂普通话而且没有疾病概念,回答的问题都比较模棱两可甚至完全不符合实际,而且由于是刚刚入院,实验检查报告也没有发出来(老师正因为这一点来锻炼我们),所以原本的肝硬化(黄到发黑以至于看不出黄疸)不在讨论的主题当中,反而是向着呕血症状对应的消化道出血以及胃底静脉曲张/撕裂去探索。

直到发觉不对劲……

同学:“您得过乙肝吗?”

患者:“……什么是乙肝……?”

遂针对肝脏相关体格检查进行了细致的查体……

后面老师过来,也告知我们刚刚出来的诊断结果就是肝硬化。

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仍旧任重而道远。一般人在乙肝阶段便已经就诊治疗,本病例直到严重肝硬化才就诊,已然错失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病例6(结直肠癌)

是我们组讨论的病例,也是很幸运的一例,有时在想要是所有病例都像这样那该多好。

是个60多岁的阿叔,无典型症状就诊……没错就是无典型症状就诊,因为一直被老伴唠叨着去做胃肠镜体检,不胜其烦而去社区医院体检,体检结果示结直肠肿物,转我院就诊。

病理活检示中分化结肠腺癌,病灶极小以至于没有症状……基本算是可以完全根治的!当我们去问诊的时候,已经在准备第二天做外科根治手术了。

阿叔的老伴也因此很感谢医院,我们去的时候对我们很友好,阿叔也很高兴自己被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有人都很高兴。

是啊,所有人都很高兴。

后来想,为什么这种所有人都高兴的事情在医院如此少见呢?

小故事1则

来自于带教老师不久前管床的一个病例。

星海音乐学院某大领导,因肠胃疾病就诊,做了手术,术后需要住院3天。大领导领导当惯了,认为自己怎么能够屈从小小医院,遂不顾一切劝说术后打算强行出院,老师劝说无果,遂让其签署放弃治疗声明书。

强行出院1日后,大出血,紧急住院。

这之后乖巧至极,言听必从。

小插曲2则

其一

和另一个同学被“放置”在带教办公室门口。

一对新疆夫妇:“你好医生(ya sen),请问能帮我开一下这个门吗?”(出去要刷卡,只有患者腕带和医院职工卡能开)

……

(叫我吗?用手指自己状)

异口同声:“不好意思我们不是医生,是学生。”(摆手)

新疆夫妇:xa sen,能帮我们开一下门吗?

(最后隔壁病房的护士带他们出去了)

其二

问完病史,闲着没事干,在走廊充当自动移动的NPC,一边走一边往病房看。(背手,头发梳成大人摸样doge)

和一个只有看上去六七岁的小妹妹四目相对,小妹妹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一边喊着医生医生一边向我跑过来。

“医生医生,液……输完了!”
“这个要去找护士哟(用手指护士站),然后我……”

没等我说完我不是医生和该怎么办,小妹妹就小碎步跑向护士站了,家长随后跟着出来。

“其实按一下护士铃就好了。”我对家长说,
“我们按过了,但是没有人来。”
“啊……”

扭头看往护士站方向,那么小的孩子没问题吗,我要不要跟过去把护士叫过来。

这么想着,小妹妹就小碎步跑回来了,身后跟着护士老师。

(真棒啊……)

我走了,选择暂时当一下她眼里的医生(doge

最后修改:2025 年 03 月 22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
正文到此结束
本文作者: 文章标题:记一周见习(3.17-3.21)【完结】
本文地址:https://david03.top/index.php/archives/231/
版权说明:若无注明,本文皆 Davidの3号基地 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